3.5%预定利率或步入尾声 储蓄型保险还“香”么 天天百事通
2023-07-06 08:23:07 |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23-07-06 08:23:07 | 来源:金融投资报
随着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的到来,储蓄型保险产品成为部分稳健型投资者的新选择。6月下旬,在大额存单到期后,成都市民王女士选择购买了增额终身寿险,希望赶在“末班车”前锁定3.5%的预定利率。
(相关资料图)
截至目前,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尚未全面停售,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仍是大势所趋。而随着3.5%预定利率时代走向终结,储蓄型保险热度能否持续?
■本报记者 吉雪娇
储蓄型保险仍具竞争力
“倒计时1天,即将告别3.5%时代。”“停的不是一款产品,而是配置无风险利率资产最低成本的宝贵机会。”……临近年中,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全面停售传闻不断。在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消费者纷纷“加购”,相关产品迎来一波销售高潮。
目前,市场此前所预期的6月30日“大限”已过,但记者查询发现,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尚未全面停售。“目前下架的只是部分产品,7月之后仍有3.5%预定利率的人身险产品在售,等待后续调整。”业内人士表示。
尽管全面退出时点尚未明确,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预定利率调整已是大势所趋。今年4月,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调整新开发产品的预定利率,尤其是传统寿险产品,明确超过3%的将不予报备。随着存量的3.5%预定利率产品陆续下架,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已成为时间问题。
随着预定利率进入“3%”时代,保险产品是否还有吸引力?“在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后,即使传统险预定利率下调至3%,储蓄险相对优势仍将较为显著,利好居民储蓄迁徙的承接。”财通证券(601108)分析师夏昌盛在研报中指出,具体来看,预定利率3%的储蓄险相对2.5%的银行存款相对优势依然较为显著,并且相较于波动的基金、银行理财,更能匹配低风险偏好居民的理财需求。
东吴证券报告认为,即便预定利率下降(从3.5%到3.0%),对追求保本长期稳定收益的客户影响不大。产品储备方面,公司预计会推出分红险等利益共享新产品。
“相比2021年初重疾险炒停后长期健康险销售持续低迷不同的是,当前储蓄型业务外部销售环境是持续且明显改善的,或者说即使没有炒停,储蓄型业务表现本来就不差。”上述东吴证券报告指出,炒停本身不能带来业绩的持续改善,但能从供给侧提升队伍的收入和展业信心。一方面,疫情三年以来队伍和客户面对面沟通减少,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产品有涨价压力,客户咨询购买意愿提升。另一方面,队伍收入企稳有助于提升代理人信心,新增入口有望打开,迎来队伍管理正循环。
或陆续推出低定价利率产品
事实上,“降息”浪潮下,消费者对稳健型产品的追求更胜以往。居民防御性存款意愿增强,也为储蓄型保险的销售奠定基础。
据央行《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三季度,选择“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最高,为43.8%。同时,对于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有13%的居民选择“保险”。
“银行多番下调存款利率+储蓄险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居民长期利率下行预期持续巩固加强,在此背景下,预计居民愿意牺牲部分流动性锁定长期收益率,而保险产品具备长期收益确定属性,能较好契合客户需求。”夏昌盛指出。
面对持续释放的储蓄需求,保险公司也在积极筹备“换挡”。国泰君安非银金融研究团队报告指出,随着监管下调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的预期逐渐升温,保险公司均在报备和准备低定价利率的产品及下半年产品策略,预计部分公司将于7月起陆续推出低定价利率的产品进行过渡销售。预计下半年保险公司新产品将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3.0%定价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二是利率敏感性更高的分红险产品,三是新型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险种。
另一方面,今年6月30日起,保险产品信息披露亦更加透明。根据原银保监会《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要求,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均应制定产品说明书,并应当按照保险产品的设计类型,对产品宣传材料、保障水平、利益演示等内容进行详细披露。同时,首次提出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并取消高、中、低三档演示利率表述,调低演示利率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该新规将显著提高不同产品的透明度并降低销售误导风险。有助于消费者更全面、清楚地了解保险产品的功能作用,便于其自主选择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