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短讯!既能看大块宝石,还可以飞越地平线 浙江科普场馆太“卷”了
2023-05-27 07:49:53 | 来源:钱江晚报
2023-05-27 07:49:53 | 来源:钱江晚报
编者按:
5月20日-31日是浙江省科技活动周。
【资料图】
你心目中的科普是什么样的?是科技馆中的一场场展出?是科学家入校园的一次次讲座?还是一本本趣味丛生的科普读物?科普的力量无处不在。从城市到乡村,从科技馆到形式多样的科普场馆,从专业的科技从业者到各行各业科技爱好者,流动的科普盛宴跨越山水,步履不停。
今年的科技活动周,本端陆续推出“科普潮观察”系列报道,带读者多角度探寻当下科普工作的进展与思考。
去年7月,绍兴一9岁男孩在参观西藏拉萨的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时,纠正了馆内播放的航天科普视频中的错误,一时登上网络热搜。男孩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说,平时他们就经常带孩子打卡各地的航天科技馆、听航天讲座,还去了文昌、西昌、酒泉等多个卫星发射中心等,进一步培养了孩子对航天的兴趣。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这个故事,正说明了科普场馆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科技馆外景。省科技馆供图
从各级科技馆等核心科普阵地到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包含科学元素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从企业产业展示馆、体验馆到家门口的科普教育基地、农村文化礼堂,在大科普发展视角下,科普场馆似乎已无处不在。
在今年这个科技活动周,记者走访了省内多处科普场所,透过这些五花八门的场所,一探浙江科普场所的发展脉搏。
科普的主阵地,建设如何?
按下“音乐1”按钮,玻璃柜中的81个铁粒小堆就随音乐节拍此起彼伏地“舞动”起来,一看玻璃柜前的介绍,原来这场“铁粒艺术”利用的是磁场和电流的原理;在一个像售楼处常见的城市建筑模型前的电子屏幕上,点击“暴雨”模式,模型地面瞬间涌起水来,地表水顺着下水口流入建筑模型前的地下管网中,暴雨来临时城市排水系统如何运作的知识便一目了然……
省科技馆的模型。 记者 黄慧仙 摄
从浙江省科技馆3楼走至1楼,记者看到,类似这样拥有互动体验的科普展陈,在浙江省科技馆几乎处处都是。在非节假日,场馆里还是有不少大小游客,其中家长带着孩子的组合最为多见。
“‘科学院’‘科学有观’和‘菠萝科学奖’是我们开展科普工作的三大组成部分。不同于传统的‘你讲我听’或简单的课本教育,我们正多样化探索科普教育形式,以小朋友更易接受的方式去传播科学知识。”省科技馆副馆长赵新说,像“科学有观”主要围绕科普与科学家精神的结合,自创科普剧,科学家故事、时下热门的科普话题等都是创作题材,馆里还会邀请科学家、航天员等来现场做讲座。“当亲历者走到眼前,通过面对面讲述、现场互动提问等形式,观众与科学就少了很多距离感。”赵新说。
在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龙爱民看来,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普场所是科学普及的主阵地,也是越来越多青少年了解科学、爱上科学的“第二课堂”。同时,通过各种主题活动的策划和探究活动的创设,让青少年参与其中,自主进行探索,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将目光放至各个地市,不少地市级科技馆的科普工作也颇具亮点。
“我们建设了国内首创的“科学梦工场”,其中包括16间科学教室和实验室,可以同时接待500名学生上课。我们还开发了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程,在每个新学期开学时都很快被预约满额。”绍兴科技馆馆长陶思敏说,此外,馆里结合86位绍兴籍院士的资源,精心打造科学家精神展区。科技馆还与绍兴籍院士张弥曼签约成立院士工作站,并邀请多名院士来到绍兴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传承科学家精神。
近年来,浙江科普场馆建设持续推进,科普基础设施体系逐渐完备。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拥有标准科技馆16座,其中省级1座,市级8座,县级7座;综合性科技馆12座,主题性科技馆4座,总建筑面积26.25万平方米。舟山、衢州、丽水三个设区市的科技馆尚在推进中。浙江初步形成了以省科技馆为龙头,以市级科技馆、县级科技馆为依托,以流动科技馆、中小学校园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为补充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科普立足科技馆,还要走出科技馆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区域发展不均衡、中小科技馆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优质科普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等仍是科技馆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省科技馆。省科技馆供图
省科技馆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湖文化广场,交通便捷,周围人群密度高,在赵新看来,这既是省科技馆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馆的发展。“省科技馆占地面积30000㎡,展厅面积10000㎡,和其他省份的科技馆相比,这样的面积、体量并不占优势;市中心土地寸土寸金,建筑已近饱和,想要扩大规模难度很大。”赵新说。
科普工作依靠单一类型的科技场馆显然过于单薄。在龙爱民看来,城市规划馆、图书馆、博物馆、“一堂两中心”(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企业展示馆等多种类型的公共场馆,均是科普场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就提出要树立大科普理念,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活动,构建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格局。
“要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公共场所科普化,让公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科普、体验科普;创新探索‘科普+教育’‘科普+文化’‘科普+旅游’等融合建设模式,推进科技馆体系与中小学、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开放共享和资源融通,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实现科普社会化,推进科普融入生产生活全过程。”龙爱民说。
来自丽水的恐龙蛋化石。 记者 黄慧仙 摄
寒武纪的光滑马龙虫,丽水的大颗恐龙蛋,鸽子蛋大小的绿宝石,闪烁幽深光芒的紫晶洞……在今年4月下旬刚刚开馆的省地质博物馆里,无论是远古时代的化石,还是平时商场柜台里都难得一见的大块宝石,你都能一览实物真容。
省地质博物馆里五彩斑斓的石头。记者黄慧仙摄
省地质博物馆科教中心主任周宗尧说,在各类实物展陈外,博物馆还设有宝石实验室、科普放映厅等体验空间。近期参观人员以地质专业团队和低年级学生为主,周末和节假日每日参观人数在1400人左右。
“我们希望通过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展览和各种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有助于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周宗尧说。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科技资源应该成为科普的“源头活水”,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完善的科研设施,在开展科研工作之外,有条件的可探索科研实验室对公众开放,让其感受基础研究的全貌。这将有助于让公众了解前沿科技,培养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也将更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科普的有机结合,实现“双向奔赴”。
在龙爱民看来,相比北京、上海,浙江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装置相对较少,因此积极推进大科普发展格局形成,让各级各类科普场所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浙江科普资源优势,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更多途径和可能性。
用互动体验提升科普“黏性”是趋势
坐上“游览车”,穿过古跨湖桥,一个个身穿兽皮的远古人类拎着猎物从桥上走过;飞过湘湖湖面,顿时一阵轻风吹来,湖上渔民一撒网,水珠还溅到了脸上……这样“飞越地平线”般的5D体验,并非是在游乐园,而是杭州萧山智慧·城市馆的“飞行影院”项目。
一圈走下来,这座城市规划展示馆给人的感觉已远远超出我们对传统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印象。在这里,你可以在非遗影院体验3D效果展示的萧山非遗,可以坐上“记忆黄包车”,沉浸式游览萧山进化镇欢潭古村,也可以对着自动摄像机,和你喜爱的萧山历史名人合影,在游览中,萧山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情况都变得生动可感,为知识科普创造了众多记忆点。
站在自动摄像机前,可与萧山历史名人合影。谢志刚供图
“科普强调浸入式体验科学乐趣,动手去做,轻松、快乐地玩科学,不求高深、严肃,结合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文化,可以用各种创意吸引人。”萧山智慧·城市馆馆长谢志刚说。
实际上,强调互动性、体验式,从而增强科普知识的“黏性”,已成为当前科普场所建设发展的一种共识。在各级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我们都能体验到互动的魅力。
“浙江院士众多,还诞生了很多大科学家,留存了很多科学家故居,走进科学家故居,邀请浙江籍科学家回乡讲课,为科学教育设置具体场景,以‘看得见、摸得着、在身边’的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也有效增强科普效果。”龙爱民说。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分层分级科普同样是科普工作开展的一大需求和趋势。
自开馆以来,省地质博物馆展陈部解说员赵婷先后接待了不少年纪较小的参观者。“从托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孩很多,在介绍一楼的各类化石时,他们还能耐心听完,但走到地质环境厅之类的展区时,小朋友往往就跑开了,这些内容相对专业,互动性也不强,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说起参观者,赵婷无奈地提到这点“烦恼”。
既要讲科普,还要让参与者愿意听、听得进,这是当前很多科普场馆思考的问题。要增强科普知识的“到达率”,除了创新形式之外,将不同的科普内容有针对性地讲给不同的群体听,可视为解决问题的一大策略。而所谓“分级科普”,是指从激发兴趣,到普及相应知识,再到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几种目的层次上的递进。
面上来看,浙江科普场所串珠成链,由线及面,形成体系化;深入肌理,各种创新形式层出不穷,科普土壤逐渐深厚。2022年浙江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15.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93%)2.77个百分之点,位居全国省区第二。“未来,希望我们能尽快在全社会构建起高效的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体系,不仅培育更多科学家,更培育数量众多的一代又一代具有科学素养的‘科学公民’。”龙爱民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